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迄今为止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其国内生产总值合计约为38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30%),占全球贸易的28.8%,组成RCEP的15个亚太国家占世界经济产出的三分之一以上。
该贸易协定由亚太地区的15个国家签署,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和10个东盟成员国,于2022年初生效。该协议目前对15个签署国中的12个生效(印度尼西亚、缅甸和菲律宾尚未修订该条约)。
印度是RCEP成员国中第三大国家,参加了RCEP所有27轮谈判,其担忧是谈判结束的主要障碍。然而,印度决定退出RCEP谈判,因为该协议将对其公民产生不利影响。考虑到印度过去的自由贸易协定经验和 RCEP 的条款和条件,退出是Hobson 的选择。
印度退出该协议的决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贸易逆差、对乳制品行业的负面影响、经济放缓、过去与自由贸易协定 (FTA) 的经验、威胁数据本地化政策和原产地规则,但最重要的是来自中国的威胁。东盟国家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经验也对这一决定产生了影响。
然而,印度决定退出 RCEP 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加入,即使没有正式的自由贸易协定,印度与中国的贸易也已经存在显著的不平衡。有人担心,如果印度允许更便宜的中国商品进入其市场,而没有在其他 RCEP 成员国获得平等的印度产品准入,印度的贸易不平衡可能会加剧。
此外,来自行业内不同部门和组织的抵制情绪日益高涨,人们对 RCEP 的潜在影响产生了怀疑,因为目前的几项自由贸易协定 (FTA) 并没有实现这些优势。头两年的数据证实了印度的重大担忧。
RCEP协议于2022年1月1日生效,2023年中国与其他14个RCEP成员国的贸易额达12.6万亿元人民币(1.77万亿美元),比2021年协议生效前的水平增长5.3%。中国从RCEP伙伴国的进口总额一直在稳步下降。
协议前,中国从RCEP伙伴国的进口额为9925亿美元,协议后降至9498.7亿美元。然而,中国对RCEP伙伴国的出口总额在协议前为8751.42亿美元,在协议后省升至9964.3亿美元,增长了1210亿美元。然而,2023年,中国出口总额小幅下降至9294.969亿美元。
因此,这对伙伴国来说是双重打击。他们不仅从中国进口增加,而且对中国的出口也下降,扩大了贸易逆差。中国与 RCEP 伙伴国的贸易逆差在协议签署前为 1171.1 亿美元,而在 2022 年协议签署后变为贸易顺差 465.6 亿美元。
中国对伙伴国的出口总额大幅增加。新加坡的进口量增幅最大,在协议签署前后一年内增幅达 269.7 亿美元。其进口额从 550.4 亿美元(2021 年)增加到 820 亿美元(2022 年)。其次是马来西亚,其进口额从 789.2 亿美元(2021 年)急剧增加到 951.2 亿美元(2022 年)。
韩国、澳大利亚和印尼的进口总额也大幅增加,分别增加了 137.2 亿美元、125.0 亿美元和 107.9 亿美元。另一方面,中国从其伙伴国的进口除马来西亚和印尼外均有所减少。文莱的出口基本保持不变。澳大利亚对中国的出口大幅减少(214.8 亿美元),其次是日本(213.2 亿美元)和韩国(133.9 亿美元)。
鉴于印度已经与 15 个成员国中的 13 个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其退出 RCEP 的决定是审慎的,并且令人感到欣慰。印度在退出 RCEP 后不久就积极寻求与澳大利亚(RCEP 成员国)、阿联酋、欧盟甚至美国等国家签署双边贸易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