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总理Narendra Modi 在独立日演讲中提出了“发达印度”的宏伟愿景,希望在 2047 年即印度独立一百周年之际实现这一愿景。这一目标将使印度的人均收入达到 20,000 美元,与一些中等富裕的欧洲国家相当。
目前,印度的人均收入为 2,500 美元,需要在未来 23 年内增长八倍。要实现这一目标,印度需要保持 9.4% 的实际年增长率,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就像在日益恶化的球场上追逐单日板球比赛中令人望而生畏的 400 多分一样。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印度必须采取大胆创新的战略,因为渐进式的政策调整是不够的。从历史上看,韩国、新加坡和台湾等少数经济体从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到 90 年代初一直保持着高增长率(年均 8% 左右),这一时期通常被称为“东亚奇迹”。中国在 1978 年经济改革后也经历了类似的增长,在较长时期内实现了近 10% 的增长。
然而,复制这些模式对印度来说是一个重大挑战。推动东亚和中国增长的政治和经济条件与当代印度截然不同。此外,推动这些经济体发展的传统制造业和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在今天已不再可行。由于美国和欧洲的保护主义抬头,以及 2008 年金融危机和 COVID-19 疫情暴露出的全球供应链脆弱性,全球化进程放缓。自 2008 年以来,这种向“去全球化”的转变使得国际贸易占全球 GDP 的比例下降。
此外,经济快速扩张对环境的影响也是一个关键问题。收入增长八倍可能会产生巨大的碳足迹,而这个问题在当今注重减少排放的世界中越来越不可接受。在追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印度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需要遵守严格的环境法规。
此外,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兴起威胁着曾经是经济发展主要支柱的劳动密集型、低技能制造业工作。随着发达国家投资自动化以降低劳动力成本,印度可能会发现很难再依赖传统制造业实现繁荣。
鉴于这些挑战,印度可能需要制定一条新路线,优先考虑服务业主导的增长,正如著名经济学家Raghuram Rajan 和Rohit Lamba 所倡导的那样。这种方法需要在教育和人力资本发展方面进行大量投资,重点是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创业精神,而不是死记硬背。此外,印度必须改革其劳动力市场,使其更加灵活,使企业能够快速适应技术变化。
虽然服务业主导的增长可以推动经济扩张,但它主要惠及受过教育的城市人口,可能会加剧现有的不平等和农村困境。为了缓解这种情况,印度需要实施社会改革,以确保增长的好处得到广泛分享,防止政治反弹,并使服务业主导的模式可持续。
“Viksit Bharat 2047”愿景不仅是一个经济目标,也是一个象征性的里程碑。这一天是印度独立 100 周年,独立前夕被称为“Amrit Kaal”,这是一个吉祥的时代,代表着印度走向繁荣的天命。实现这一愿景不仅需要雄心勃勃的经济战略,还需要致力于包容性和可持续的增长。